4/25/2009

第10回:GIMP與Inkscape(文字部分)

★補充之第10回:
GIMP與Inkscape

(賈母吩咐鴛鴦拿些東西,佈置寶釵的房間)「你把那石頭盆景兒和那架紗桌屏,還有個墨煙凍石鼎,這三樣擺在這案上就夠了。再把那水墨字畫白綾帳子拿來,把這帳子也換了。」
《紅樓夢‧第四十回》



Why Inkscape?

  • 按理,應該是要把GIMP與Photoshop介面相比較。

  • 因為容易取得,又可以多學一種軟體,所以將GIMP與Inkscape較量一番。
  • 比來比去,目的不是批評,而是為求更瞭解。
  • Inkscape應該是取Ink與Landscape兩字的意思。
  • 以下投影片,比較GIMP與Inkscape介面。



Inkscape介面特點1:按鈕

  • 本頁討論按鈕工具。
  • 「按鈕」有兩重意義。
  • 執行選單功能的按鈕。通常,按下按鈕後,會出現對話盒,甚至立刻有結果。
  • 按鈕型式的工具,通常,操作時,需要拖曳滑鼠,其工具的選項在視窗的上方。

  • 反思
  • GIMP的按鈕工具的選項是一個面版。



反思GIMP,之1

  • 工具的選項是一個面版。
  • 「選項面版」可依附於工具箱視窗之下。
  • 也可游離成獨立視窗。



Inkscape介面特點2:條列

  • 功能多,選項多,就需要分類管理。如此,才容易快速執行所需的功能。
  • 選單內常用的功能,以按鈕型式來呈現,按鈕的圖示排列整齊,構成工具列。

  • 反思
  • GIMP常用的功能,很特別地,集合起來,以面版型式來操作。



反思GIMP,之2

  • 「選擇區域編輯視窗」面版,下方的六個按鈕是常用的選取功能。



Inkscape介面特點3:物件

  • 許多功能都帶有物件式的概念。例如,填色只要修改參數。

  • 反思
  • GIMP填色的第一步是「選取」欲填色的區域。
  • 因此,有多種「選取」的技巧與工具。



反思GIMP,之3

  • 欲精通GIMP,一定要精通選取的技巧。

  • 右圖,使用「依顏色」選取工具,但少選了一個角。



Inkscape介面特點4:選色

  • 可以編輯顏色的RGBA值,也可以直接從色盤內挑選顏色。

  • 反思
  • GIMP有很多顏色設定方式,主要以對話盒或面版方式呈現。



反思GIMP,之4

「顏色選擇程序」工具按鈕

前景/背景色設定的小圖示

「前景/背景色彩」面版




Inkscape介面特點5:管理

  • 用「物件」來管理數個圖案。
  • 「物件」選單內,有部份的功能與GIMP「圖層」選單內的功能相似。
  • Inkscape也可用「圖層」管理多個圖案。

  • 反思
  • GIMP則需區別普通圖層、文字圖層、選區、路徑。



反思GIMP,之5

  • 影像視窗雖有「圖層」選單,但經由「圖層」面版來管理圖層,其操作較直觀。



Inkscape介面特點6:分層

  • 新增圖層「Layer 2」,放上兩個星星。
  • 不透明度Opacity只針對單獨的物件。

  • 反思
  • GIMP圖層的不透明度,遍及整個圖層。
  • 圖層混合模式是Inkscape所缺少的。



反思GIMP,之6

  • Opacity應作不透明度。
  • 兩個星星是在同一圖層。
  • 兩個一起變透明。



Inkscape介面特點7:移動

  • 物件式的管理方式,讓移動圖形較容易。

  • 反思
  • 對於點陣式的圖形,GIMP可分層管理圖形。
  • 可將完整的圖片,分解成多個有特點的區塊,放在不同的圖層中。
  • 有時,這不是一件容易達成的工作。



反思GIMP,之7

  • 兩個一起旋轉90度。
  • 而且圖層超出畫布邊界。
  • 旋轉不是以星星為中心,而是以整個圖層為中心。
  • Inkscape介面特點8:右鍵
  • 依選取與操作狀況,右鍵選單會適當調整。

  • 反思
  • GIMP影像視窗內,右鍵選單是全功能選單。




反思GIMP,之8

  • 右鍵選單是全功能選單。從所有選單項目,自行找到欲執行的指令。
  • 右鍵選單與視窗上方的選單列相同,因此也可以不顯示上方的選單列。
  • 它傻瓜,你聰明。若能熟悉這樣的右鍵選單,便能發揮較好的效能。



Inkscape介面特點9:手冊

  • 手冊是SVG格式。
  • 從手冊,就可發現SVG與Inkscape的重要特點。
  • 可以試著在說明文件上,隨便點點按按。



反思GIMP,之9

  • 手冊是html格式。
  • 可以用內建的方式查詢手冊,也可以用熟悉的瀏覽器閱讀。